孕早期要嚴格注意宮頸靜脈曲張,嚴重者會導致出血。
宮頸靜脈曲張是產科出血的一種罕見原因,通常孕中期及孕晚期才出現癥狀,孕早期較難發現。美國的 Wax 等報道了 1 例孕早期宮頸靜脈曲張出血且自行消退的病例,文章發表于 2018 年第 3 期的 J Clin Ultrasound 上。
孕婦 40 歲,體外受精后雙絨毛膜雙胎妊娠。孕 12 周時,陰道出血(鮮紅色,300 ml),紅細胞壓積由 34.9% 急劇降至 28.9%。經陰道超聲檢查提示為雙胎妊娠,分別為前位胎盤及低置后位胎盤。宮頸內口和宮頸內充填一彎曲的低回聲結構(圖 1),其內可見豐富的靜脈血流(圖 2 和圖 3),符合子宮下段及宮頸內靜脈曲張的診斷。MRI 未發現盆腔動靜脈畸形或盆腔血栓。
圖 1 孕 12 周經陰道矢狀面灰階超聲圖像,可見宮頸內口和宮頸內充填一彎曲的低回聲結構 (箭頭示)。星號示低置后位胎盤下緣
圖 2 孕 12 周經陰道矢狀面灰階超聲圖像,PDI 示宮頸內口和宮頸內的血流情況
圖 3 PW 示靜脈頻譜,提示為宮頸靜脈曲張
患者對后期妊娠的潛在風險進行詳盡咨詢后,選擇繼續妊娠。孕 19+4 周檢查時發現低置胎盤消失,22+4 周后未見宮頸靜脈曲張。孕 33 周時因一胎出現難治性早產伴先露異常,遂行剖腹產分娩?;颊呒靶律鷥盒g中及術后無特殊,術后第 4 天出院。
作者指出,宮頸靜脈曲張與低胎盤植入、孕婦年齡 ≥ 35 歲、多次妊娠及體外受精有關。宮頸靜脈曲張是孕期陰道出血的罕見原因,發生率及無癥狀患者的出血率目前尚不明確,但實際發生率可能比報道更高。宮頸靜脈曲張通常發生在妊娠中晚期,可能與血管容積增加、心輸出量增加、靜脈回流增多等因素相關。
既往研究證實,宮頸靜脈曲張或比漿膜下或間質靜脈曲張更早發生出血。臨床處置應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、臨床病程、孕齡等采取個體化處理方法。早產宮縮可能降低宮頸擴張程度,進而導致靜脈曲張破裂,因此建議應用促胎兒成熟的糖皮質激素。陰道填塞治療靜脈曲張出血療效尚不確定。為避免或治療臨床上宮頸靜脈曲張出血,可選擇剖宮產。也可在宮頸靜脈曲張消退后、無剖宮產手術指征時,行陰道分娩。分娩前應做好大量輸血和子宮切除術的準備。據報告,宮頸靜脈曲張在分娩 3 天至 6 周內可能消退,但患者再次妊娠可否復發及風險尚不得知。